长沙仲裁委员会“仲裁周”活动圆满落幕,多元赋能行业发展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10    
  近日,长沙仲裁委员会以“三十载仲行致远·新时代裁续华章”为主题的“仲裁周”系列活动圆满收官。活动聚焦“服务对外开放、破解行业痛点、赋能商事主体”三大目标,涵盖长沙国际仲裁院揭牌、《仲裁法》修改与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研讨会、金融、知产、影视文化专题讲座及“仲裁进自贸区”一线服务等内容,通过“揭牌立标+实务研讨+一线服务”三维联动,为企业纾困、行业破局、区域发展注入专业仲裁力量,更以扎实成果被中国仲裁周纳入相关报道,成为展现地方仲裁服务效能的鲜活案例。
 
  新起点开局:揭牌与启动仪式锚定发展新方向
 
  “仲裁周”开篇即迎来关键节点——长沙国际仲裁院正式揭牌。此举既是长沙仲裁委员会深入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践,也精准落实长沙市人民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中“推进设立国际仲裁院”的部署要求。
 
  作为长仲突破地域边界、迈向国际商事服务领域的核心举措,长沙国际仲裁院依托入驻湖南(长沙)涉外中央法务区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为中外企业提供高效公正的争议解决服务,为对外开放大局注入仲裁动能。
 
  致敬三十载:薪火相传守初心,砥砺奋进启新程
 
  启动仪式上特别设置“仲裁从业三十年”证书颁发环节,向长期扎根仲裁领域的资深从业者致敬。这些从业者伴随长仲从“起步”走向“成熟”,三十年来始终坚守争议解决一线,在案件审理、规则优化、行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为长沙仲裁事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用行动诠释着仲裁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新一代仲裁人继续砥砺前行。
 
  接地气服务:仲裁进自贸区打通企业维权“最后一公里”
 
  为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了“服务企业零距离——仲裁服务进自贸区”环节,特邀我国商事仲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丁伟作主旨演讲进一步推动仲裁服务深入企业一线,助力自贸区企业提升涉外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服务湖南高水平对外开放。
 
  专业化赋能:研讨与特色讲座破解行业核心痛点
 
  围绕不同领域争议解决需求,“仲裁周”推出多场重磅专题讲座。
 
  “仲裁30年·守正创新与未来展望”主旨演讲:特邀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原二级巡视员、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石海作《我国仲裁发展回顾与展望》主旨演讲。系统梳理了仲裁制度发展脉络及改革方向,剖析了构建中国特色仲裁理论体系、培育仲裁文化等影响仲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仲裁行业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
 
  知识产权仲裁专题讲座:特邀我国著名知识产权战略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武汉仲裁委员会主任、长沙仲裁委员会首席专家吴汉东教授作专题讲座。从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社会风险、法律问题三大核心主题展开为解决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难题提供了诸多新思路。
 
  《仲裁法》修改与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研讨会:特邀18位深耕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80余位省内外高校师生代表、资深仲裁员、企业法务总监和资深律师,聚焦仲裁法修改与国际仲裁中心建设展开深度研讨,形成多项建设性意见,为推动长沙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金融仲裁务实讲座:特邀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金融仲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业协会原首席法律顾问卜祥瑞担任主讲嘉宾,围绕“金融合规与金融争议仲裁争议解决”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对金融机构防范合规风险、优化争议解决机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影视文化行业争议解决:仲裁实践与创新”特色专场沙龙:通过影视文化领域的资深行业者、行业专家真实案例的深刻实践,深入解析运用仲裁解决影视文化争议的独特优势与挑战,为影视文化产业争议解决提供实践路径与规则指引。
 
  本次“仲裁周”通过多维度活动,实现了仲裁服务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未来长沙仲裁委员会将以长沙国际仲裁院揭牌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仲裁+行业”“仲裁+区域”服务模式,提升仲裁公信力、服务力、影响力、竞争力,为长沙建设国际仲裁中心、全国一流仲裁机构、服务文化强国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