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溯源中国造字旅程,在书迹流变中读懂“何以中国”

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06    

  《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
 
  孙晓飞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溯源中国造字旅程,赓续中华灿烂文明。
 
  《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一书从形构到意造、从文字到文脉,通过书迹流变解读“何以中国”。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细腻的笔触,从神秘先秦、端庄两汉到狂放三国两晋,从风流南北朝、辉煌大唐到儒雅两宋,从煌煌大元、怪奇明朝再到守成之清,循着刻辞卜骨、青铜铭文和简牍帛书的书写痕迹,探寻汉字从实用符号升华为文化载体的演变历程,感受泱泱中华汉字源远流长的形构与意造之旅。寻根汉字,追踪文脉,溯源中华,理解中国。
 
  《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一书从文化史、艺术史的视角,列举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传世汉字遗存如甲骨卜辞、史墙盘、峄山碑等加以阐释;又重点讲述历史上各书法艺术代表人物及其著名作品,如王義之父子、颜真卿、苏轼、王铎等,故事生动,品评客观。全书把书迹流变置于社会潮流、时代审美、艺术创造等变化之中去考察,全景式呈现了中国的书写历史和书法艺术,再现了书迹变迁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时刻。

  编辑推荐:
 
  寻根汉字,追踪文脉,溯源中华,理解中国。
 
  从形构到意造,从文字到文脉,在书迹流变中读懂“何以中国”。
 
  溯源中国造字旅程  赓续中华灿烂文明
 
  从神秘先秦、端庄两汉到狂放三国两晋,从风流南北朝、辉煌大唐到儒雅两宋,从煌煌大元、怪奇明朝再到守成之清,循着刻辞卜骨、青铜铭文和简牍帛书的书写痕迹,探寻汉字从实用符号升华为文化载体的演变历程,感受泱泱中华汉字源远流长的形构与意造之旅。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纪连彬,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何济洲 联袂推荐
 
  作者简介:
 
  孙晓飞
 
  知名文史作家,《中国老年》杂志副总编辑。出版《临安之降:南宋士人的忠死、孝忍与隐逸》(荣评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度十大好书)、《千年孔子:商周之战、春秋之乱与孔子之变》、《用心:神经外科医生沉思录》(荣评商务印书馆2019年度人文社科十大好书并入围该年“中国好书”)、《百年巨匠·林风眠》(荣获2017年度中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百年巨匠·林散之》《一读就懂的传世名画》等。
 
  目录:
 
  壹/ 先秦文字:神秘的文化回声
 
  龟甲刻字:把占卜结果记录下来  003
 
  金文铸鼎:和香气一起升腾的愿望  010
 
  大篆盟书:字灵和文字神威  025
 
  秦隶简牍:战国的战争与生活  033
 
  李斯小篆:新文字的政治权力先汉秦 042
 
  贰/ 两汉隶书:竹简木牍与文书行政
 
  西汉简牍:文书行政的时代 053
 
  东汉石刻:面向未知与公众的阅读 059
 
  蔡邕:从经学大师到书艺鼻祖 068
 
  叁/ 三国两晋:纸的普及与书艺风潮
 
  魏晋儒雅:文艺风潮自兹起 079
 
  三国书变:章草的流行 098
 
  笔走龙蛇:变化多端的行书 105
 
  字体方正:真书的世界 114
 
  东晋今草:书写知识的隐秘化 120
 
  私人书信:书迹的艺术化 129
 
  玄谈与尽意:庄子的玄妙与情感错置 140
 
  追奇逐异:第一次怪奇浪潮 144
 
  钟繇:太傅的艺术之路/155
 
  王羲之:兰亭集会揭秘/160
 
  王献之:中书令的离婚迷局/174
 
  肆/ 南北两朝:文化与书艺的竞争
 
  风流南朝:崇尚『书艺』的社会 187
 
  书艺政治:『文化英雄』王右军 199
 
  北朝碑牓:朴素的中华书艺 206
 
  伍/ 大唐辉煌:影响东亚的中国书法
 
  楷辉煌:与世家大族的文化战争 225
 
  元和尚怪:第二次怪奇浪潮 245
 
  杨凝式:那么疏淡,那么玄远/254
 
  陆/ 儒雅两宋:“二王”传统与慕唐之风
 
  颜体流行:宋代的文化政治 267
 
  自成一家:宋代的群体追求与个体风格 290
 
  王安石:荣宠至极的邋遢“通儒” 307
 
  苏轼:那么认真,那么热烈 313
 
  柒/ 煌煌大元:坚守中华文化传统
 
  法晋宗唐:超越宋人的努力 329
 
  赵孟頫:一代书宗的诞生 335
 
  捌/ 明朝变革:破坏齐整,建设“生”的美学
 
  地方意识: 文徵明、董其昌与“吾吴” 355
 
  晚明尚奇:第三次怪奇浪潮 372
 
  王铎:“贰臣”如何变“书圣”386
 
  玖/ 清代探索:由馆阁流行到碑学崛起
 
  承明启清:怪奇之后的严谨书风 399
 
  碑学探索:保守主义的变法创新 410
 
  康有为:力倡“穷乡儿女造像”422
 
  后记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