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科普利信大讲堂,共启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1    
  2025年11月17日,科普利信大讲堂在江苏南京圆满落幕,活动汇聚了来自中外的200余名专业人士、科研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围绕猪业领域的最新技术、策略及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展示了科普利信在种猪育种、无抗养殖、动物福利、低碳环保、数字化智慧农场、行业创新研发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社会责任。

  本次大讲堂以11月16日的闭门会议拉开序幕。会议集中探讨了育种基因技术、公猪站管理方案、定制化饲喂等关键议题。与会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为猪业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11月17日开幕演讲环节,科普利信集团CEO高默以流畅中文致辞,向莅临第六届科普利信大讲堂的各方嘉宾表达诚挚欢迎。他表示,大讲堂汇聚中法两国生猪产业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是中法农业友谊在专业领域深化发展的生动实践。科普利信期望秉承着合作分享的理念解决猪业领域现有的挑战。通过举办多次的科普利信大讲堂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共同交流产业现状,探讨所遇到的挑战、困难以及寻找和研究潜在的解决方法。

  科普利信集团中国区总经理Emmanuel DARTOIS达拓首次用中文致辞,近年来中国生猪市场波动加剧,价格低位,非洲猪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多重挑战接踵而至。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行业态势,提升生产效能、有效控制成本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Cooperl科普利信依托多年积累的深厚技术与丰富实践经验,期望借大讲堂契机,与参会者深度交流经验、分享前沿技术。同时,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持续践行无抗生素养殖理念,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携手优化产业链价值,实现互利共赢的长远发展。

  大讲堂期间,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科普利信的专业团队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讲和分享,涵盖了猪业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刘剑锋分享了2025核心群育种进展,包括育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夏东围绕减抗,减铜锌举措,降低养殖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里昂商学院林桦分享AI时代领导力的新挑战,深入探究AI与领导力对个人和组织层面的影响,为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科普利信专家主要围绕遗传育种、无抗养殖、农场效率、能源与资源、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遗传育种方面,旗下育种子公司NUCLEUS遗传专家Carolina GARCIA BACCINO展示了遗传基因多样性与数据分析领域的创新成果。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以遗传多样性和明确选育目标为基础,构建高效、抗风险能力强且可持续的优质猪群的方法,助力生猪养殖实现更科学、精准的决策。

  从无抗养殖方面,质检经理Sophie BERTRAND介绍了科普利信的无抗养殖生产模式。该模式全程可追溯,能精准追踪从农场到各加工环节的关键信息,涵盖动物饲养、药物治疗、动物运输等各个方面,并及时反馈给养殖者。同时,积极采用疫苗接种、植物疗法等绿色替代方案,保障养殖健康与可持续性,帮助农户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农场效率方面,研发中心创新研发专员Arnaud BUCHET通过呈现科普利信农场养殖户实际生产养殖效益,阐述了如何借助数据优化养殖、驱动农场数字化变革,实现农场自身和整个生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在能源和资源、生态农业以及循环资源方面,环境部宣传负责人Anne-Julie PLOUVIER深入解析科普利信循环生态模式,聚焦节能减排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粪污处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助力农场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环境绩效,推动农场可持续发展。

  此次圆桌会议围绕 “数字化与智能化新路径,赋能负责任、合理化、无抗生素且高效能养殖模式”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特邀氻汄咨询管理合伙人胡静、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周尊国担任主持人。科普利信集团CEO高默结合法国生猪产业发展实践,阐述从环保理念延伸至动物福利保障与无抗生素养殖的转型路径,指出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推广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研发中心创新研发专员 Arnaud BUCHET指出,智能化养殖设备凭借精准监测与智能功能,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益。猪养殖事业部动保部总监 Charlie CADOR通过数据表明无抗养殖在保障动物健康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此外,里昂商学院教授林桦、爱感智能科技(上海)首席科学家兼总裁谢平等嘉宾也从不同维度提出了专业见解。

  2025年科普利信大讲堂为养猪产业的未来开启了新篇章,为国内外猪业领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分享最新的养猪技术和市场动态,促进行业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科普利信将继续秉承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猪业提供高品质的种猪、设备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猪肉产品,为全球养猪产业链创造价值。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