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由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顾问指导,以“一代名相”陈廷敬为题材的纪录电影《五百年外知者怜》山西高校观影活动暨陈廷敬能吏廉政文化座谈会在太原举行,让清代名相陈廷敬“清廉勤政”的精神穿越三百年时空,在新时代引发强烈共鸣。这部历时七年打磨的作品,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生动诠释,更是推动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
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积淀,形成了“廉者,政之本也”的价值追求。《五百年外知者怜》以细腻的叙事、创新的表达,立体呈现了陈廷敬为官五十载的坚守与担当。从“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的立规自守,到上疏建言“欲教以廉,当先使俭”的制度思考;从弹劾贪腐、振兴吏治的刚正不阿,到主持编纂《康熙字典》的治学严谨,影片所展现的不仅是一位古代廉吏的个人修为,更彰显了中华传统廉政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内核。这种将“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的“六廉”标准融入日常履职的实践,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度契合,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可感可学的精神范本,也让全社会深刻认识到,廉洁从来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融入言行的行为准则、穿越时空的价值坚守。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让“文化富矿”转化为“发展动能”,是新时代赋予三晋大地的重要课题。《五百年外知者怜》的成功,为山西文旅破局提供了生动答案。影片以陈廷敬这一核心文化IP为纽带,将皇城相府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陈氏家族三百年的精神文化传承相结合,通过“电影+座谈+研学”的多元形式,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文旅引流”的双向赋能。正如专家所言,山西文旅要从“资源大省”迈向“产业强省”,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体验”,关键在于激活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近年来,山西在文化资源活化方面成效显著,从数字技术赋能古建保护,到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再到节庆IP提升文化影响力,一系列实践印证了“保护—开发—共享”的良性循环。这部电影的热映,进一步拓展了“文物+廉政+旅游”的融合路径,让历史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可体验、可感知、可传承的鲜活力量,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文化的传承,关键在青年;廉洁的种子,需要从小培育。此次观影活动中,百余名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彰显了传统廉政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影片创新采用真实再现、情景还原与动画呈现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将枯燥的历史转化为跌宕起伏的故事,让“心系家国、清廉自守”的精神内核以年轻化的表达直抵人心。这启示我们,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注重精准滴灌,既要深入挖掘传统廉政文化的时代价值,更要创新传播方式,让廉洁理念走进校园、走进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念。青年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当陈廷敬的廉洁故事成为高校学子热议的话题,当皇城相府的研学之旅成为青春风尚,传统廉政文化便完成了代际传递,为社会风气持续向好筑牢了青年根基。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五百年外知者怜》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传统廉政文化不是尘封的故纸堆,而是蕴含着治理智慧的“活化石”;历史名人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能够照亮现实的“引路人”。从《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印发实施,到各地持续推进的廉政文化创新实践,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正朝着制度化、常态化、生活化方向深入发展。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更应乘势而上,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廉政文化等宝贵资源,让更多像陈廷敬这样的历史人物走出故纸堆,让更多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
“后五百年外,当为知者怜。”陈廷敬的百年预言,在今天已然成真。这部电影的热映,不仅是对一位古代廉吏的缅怀与致敬,更是对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既做好“挖掘阐释”的文章,又做好“创新转化”的工作,让廉洁文化融入日常、浸润人心,让历史智慧转化为发展动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不竭的精神滋养,让廉洁之光始终映照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温晓军 张未华 康丽丽)
(供稿单位:山西锦毓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供稿单位:山西锦毓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资讯频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