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郝环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20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手段的日益完善,受众群体对媒体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人为了蝇头小利,对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没有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对人文关怀的内涵进行探讨,然后详细阐述新闻传播活动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最后围绕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闻传播 人文关怀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新闻报道往往约束于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没有对人文关怀予以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采取变更报道角度等手段,充分彰显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在不断优化媒体传播环境的基础上,做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
  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实质上是指新闻报道对人们内心感受的高度重视,内容往往侧重于揭露人们的生活现状,目光聚焦于弱势群体。新闻媒体采取这种宣传手段,不仅可以让受众群体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更可以在无形中帮助某些弱势群体渡过难关。倘若新闻媒体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人文关怀上,新闻不再是简单的消息,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灵魂的媒体,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真善美。
  新闻传播活动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原因
  1.从业者业务素质偏低与传播者本位观念的影响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相关从业者数量逐渐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与焦躁不安的社会风气,会在无形中消减从业人员的思想理念。尤其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受众群体主动表达自身观念的年代,传播者和受众群体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显然这种沟通方式将有易益于彼此的理解,继而取得显著的传播效果。
  2.受商业利益驱动,盲目追求发行量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媒体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讲,新闻媒体作为营利创收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而将盈利为主要核心任务现已慢慢成为媒体运营的发展方向。当新闻主导思想与利益处于互相分歧的状态时,为了更好地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媒介的相关社会责任发挥不出任何价值,人文关怀也仅仅浮于表面。媒体之间的较量实质上是新闻之间的较量,各大媒体为了引起受众群体的关注,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如刻意编造虚假新闻,长此以往,导致新闻质量不理想,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
  3.传媒组织自身规范不足,国家监管滞后
  通常情况下,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新闻已然演变成现阶段媒介舆论环境当中的三大公害。结合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制定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准则,后又经历了两次修行,该准则内容是否完善,是否具有可行性依然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没有足够的监督机构,这些准则的实施依然浮于表面。
  4.受众的权利意识薄弱,媒介素养有待提升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出现新闻侵权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应当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现阶段,新闻侵权案件数量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侵权形式五花八门,争议内容形形色色,涉及到的媒体范围也非常广泛。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侵权形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盲目转载稿件文件很容易“吃官司”。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讲,新闻媒体始终处于主动状态,而受众群体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很容易增加新闻侵权情况发生的频率。除此之外,受众知识水平、个人心理等会演变成不同的诉求和需要,报社出版的新闻可满足部分人的要求,然而对于一般受众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却又不能抗拒其产生的影响力与冲击力,长此以往会缺少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受众群体的距离越来越远。
  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人文关怀属于传统媒介发展趋势下的一大新型产物。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可以发现,采取针对性的手段促使新闻事件全面散发出人文关怀的气息,不单单是传统媒体增强责任意识的迫切需要,还是树立工作人员良知的主要体现。尤其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大新闻传播的力度,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使人文关怀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已然成为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在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编辑与传播时应当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充分彰显满满的正能量,担负起我国核心价值观建立与传播的重任。无论是针对哪篇报道来说,一定要围绕着“人”进行,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去传播新闻内容。媒体报道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已然演变成现阶段评判报社工作者综合能力的一把尺子。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与出版时,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发挥人文关怀意识,除了要将目光放在衣食住行上面以外,还应当高度重视新闻事件当中个体的命运以及价值,以此来做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比如报社工作者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人文关怀理念引起必要的重视,并在字里行间中用积极向上的话语来阐述这一新闻事件,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评论事件中每个人的孰是孰非,让出版的新闻可以散发出人文关怀的气息。
  第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助力报社产业发展。众所周知,新闻不但是记录人的事,还记录和人存在关系的事情,因此我们在看新闻日报的时候,也应当将目光放在人的身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默默做好事的青年,有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有为国捐躯的人民子弟兵。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们应当用最真实的文字将这些行为传播出去,与其想方设法编辑假新闻以博得众人眼球,倒不如深入到百姓生活当中去探索传播媒介,这才是真正的职责所在。针对新闻内容来说,其不是别树一帜、夸大其词的故事,而是理性与感性齐头并进的载体。无论针对哪个报社工作人员来说,都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对新闻事件的编辑与出版环节做好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新闻充满人文关怀,促使人性在新闻事件中闪闪发光。能博得众人眼球的新闻不见得写得有多好、故事有多么吸引人,而是能在字里行间当中让受众产生共鸣。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感情而言的,新闻人离不开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民生疾苦,才能用大量的笔墨去编辑出有感染力、能引起共鸣的新闻消息。报社只有建立一支道德品质高、综合能力强、情感丰富的工作人员队伍,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报业只有具备人文关怀这一理念,才能更有“人情味”。
  第三,转变自身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对受众群体的感情以及为受众群体办事的心愿。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和传播期间,报社工作者编辑的内容往往应尽可能地把主体放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上面,但缺少了对报道对象本身的关心。比如,在报道关于扶贫助学的事件时,我们总能从字里行间看到描写孩子心情的文字,甚至还会描写记者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如“小朋友,你想爸爸妈妈吗”等,但显然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是不想回答的。又如对于自然灾害事件,报社工作者在编辑此类新闻时,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本次事故的伤亡量,并抓住画面刺激感不放,这样做虽然能引起广大读者的重视,却没有将目光放在受难者家属心情的上面,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从业者缺少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新闻报道一定要有社会良知,充分彰显受众的生活状况,和所有生命个体紧密相连。要想让媒体具备人文关怀意识,就要在全面了解受众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渗透到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转变自身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对受众的感情以及为受众办事的心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报社新闻工作者。
  结语
  人文关怀对受众而言是重中之重。一个优秀的新闻媒体只有将人文关怀当作核心任务,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依靠的新闻媒体。本文主要从人文关怀的内涵、新闻传播活动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原因、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白银日报社)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媒介接触与使用对流动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16BXW06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屈义植.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9).
  [2]李志军.浅析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J].记者摇篮,2017(08).
  [3]赵文明.对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问题的研究[J].商业文化,2015(18).
  [4]秦华.浅述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的相互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5(06).
  责编/孙李
《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2月(下)P18-19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