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生物新技术临床转化应用发展更需要保险保障——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医学大会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周口网

  2025年9月13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医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等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发展方向进行研讨。
 
  期间,中国医师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晓松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及相关重要活动。开幕式后,第十一届临床新技术应用学术会议在首钢园1号馆201B举行。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MTA)秘书长胡波主持,他同时担任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乐城医院(慈铭博鳌国际医院)书记及董事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分会名誉会长。会议总结环节由顾晓松作重要发言。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会开幕前夕(2025年9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该条例的出台,为我国生物医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确立了明确的制度框架,标志着该领域步入规范化与法治化管理新阶段,实现了政策引领与制度保障的“双突破”。
 
  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产业协同
 
  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生物医学新技术的前沿应用。美国特拉华第一综合医学研究院院长刘近周分享了生物光子临床应用推广经验;华大基因高级副总裁、首席医疗官许四虎探讨了基因和代谢组学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前景;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晶介绍了干细胞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彭江展示了细胞外基质源性类器官治疗骨关节损伤的技术突破;海口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杨毅军分析了海南自贸港生物医学新技术转化的成功经验。
 
  保险保障,生物新技术转化的安全网
 
  在大会的压轴环节—生物新技术临床转化应用保险保障论坛上,多位专家一致认为,世界范围新技术临床应用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生物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接轨国际转化应用保险保障机制。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平台高地和海南自贸港“境内关外”体制机制优势,需要发挥“乐城+保险”桥梁纽带作用,对接和辐射国内20多个自贸区及内陆腹地,形成梯度开放体系,建立互补试验、协同改革、联动发展紧密关系,共同服务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健康中国建设大局。
 
  该论坛汇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副主任刘昊,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保险分会常务副会长李洲利,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分会副秘书长、乐城十保险负责人闫安,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秘书长王淑萍。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保险在生物新技术转化过程中不仅发挥着风险管理的传统作用,更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关键支撑。鉴于生物医学新技术具有高投入、长周期与高风险的特征,亟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保险保障机制,以有效缓解研发机构、临床单位及患者所面临的多元压力,为技术创新与落地应用保驾护航。
 
  政策支持,保险先行
 
  新技术爆发式增长核心领域包括: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如CAR-T细胞疗法;AI与医疗影像如AI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系统;神经科技与脑机接口如植入式设备;数字疗法与远程医疗如FDA认证软件、可穿戴设备等。
 
  其中,干细胞技术在医学研究和治疗中被广泛视为一种重要的前沿技术,尤其是在免疫学领域,包括再生医学、免疫细胞治疗、疾病模型与新药研发、自体个性化医疗等。据了解,国家卫健委定调干细胞技术发展:全国20多个自贸区先行先试、完善立法、全国应用,而这一切都需要完善的保险保障体系作为支撑。
 
  目前,乐城十保险已推出干细胞保险及相关生物医药临床应用保险项目。海南博鳌医疗旅游先行区自2025年年初到现在,连续推出了干细胞的临床转应用的项目,包括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及卵巢早衰等多项。
 
  干细胞保险不仅为新技术应用提供风险保障,更通过《“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管理式医疗”组织创新,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绩效导向精准医疗服务,丰富商业保险组织形式,推动保险行业发展,“医患保”利益一致化,实现百姓、医疗行业和保险产业的多方共赢,同时带动康养文旅、食药同源等相关产业生态化发展。
 
  有保障,才有未来
 
  没有保险护航的创新,犹如无伞攀登险峰。生物新技术的临床转化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其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也使其发展面临挑战。健全的风险分散机制,恰是维系这一领域健康发展的基石。
 
  保险不仅具有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更具备资金融通、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等多重属性,堪称“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构建完善的保险保障体系,可为这一领域提供接轨国际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创新技术更安全、更高效地惠及患者,助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大会主题引领下,政策、技术与保险正形成“三轮驱动”,为中国生物医学的创新发展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也为全球贡献风险管理与科技转化深度融合的“中国方案”。相信在政策支持与保险保障的双重赋能下,中国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

参加第十一届临床新技术应用学术会议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