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会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媒体深度融合探索研究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刘军胜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为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京报围绕大端建设、大号建设、大阵建设、品牌建设、项目建设、“新闻+”建设、产品建设等七大板块,形成重点任务清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致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对于媒体而言,怎样更好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媒体治理现代化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高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新京报围绕大端建设、大号建设、大阵建设、品牌建设、项目建设、“新闻+”建设、产品建设等七大板块,形成媒体融合重点任务清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致力于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主流媒体在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各类新媒体在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3]如何更好推进媒体融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已成为当前媒体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媒体人的使命;参与社会公共治理,更是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1.强化互联网思维,把全媒体传播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流媒体应当超越以往单纯内容传播的媒体属性,强化互联网思维,将媒体融合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采访报道优势、内容生产优势、矩阵传播优势、舆论引导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新冠肺炎疫情为社会治理带来挑战,鉴于此,我们需要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的创新探索。
 
  2.强化信息服务赋能,在提升服务中助力治理能力升级
 
  媒体融合的进展不断促进着新闻从业者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促进着采访报道方式的改变,促进着新闻发布方式的改变,促进着新闻理念的改变,促进着舆论引导方式方法的改变。媒体要借助技术赋能推进深度融合的东风,坚持移动优先,打造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和服务矩阵,提升用户到达率,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实现服务受众、引导舆论、推动治理,在更深层次、更广泛层面运用新技术手段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好群众基础,不断拓展用户网上网下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和水平。
 
  3.强化数据技术应用赋能,打造新型传播阵地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信息技术发展为媒体融合开拓了新空间,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借助技术赋能,媒体在信息获取、舆情监测、数据收集、资源整合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强化数据技术在社会治理层面的对接和应用,以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中的统一指挥、多元实施、精准处置、快速反应,通过公共传播平台的高效运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取得良好成效。
 
  4.构建全媒体服务生态,助力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媒体在推进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技术为有力支撑,推动“新闻+政务”向纵深推进,联合政府部门等共建政务服务场景方案,包括民生服务、问政诉求、线上医疗、线上教育和电子商务等,共筑数字政府建设的新生态模式,打造为民排忧解难、服务百姓生活的重要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用户,建立基于主流媒体推送、网上政府服务、社会治理渠道的运营规则,以自主可控平台的信息传播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一个平台、多方汇集、共同推进的社会治理模式,完善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生态体系。
 
  新京报融合转型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新京报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完成从一张品质报纸到全媒体传播生态的构建,在每一次互联网的“迭代风口”,主动求新求变,积极探索实践,在机构机制整合、内容产品创新、传播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内容生产、机构融合、业态创新及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创新、引领、榜样示范作用。同时,新京报超越以往单纯内容传播的媒体属性,强化互联网思维,强化技术赋能、数据赋能,构建全媒体服务生态,产出并落地优质的产品,通过融合共创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助力国家治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注重舆论引领,用主题策划报道提升引导力
 
  在赋能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作为重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平台,主流媒体肩负着向社会传达重要时政信息、解读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任务等责任,需要通过数字化的内容生产、平台化的渠道传播,承担起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信息桥梁”作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发展成就、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报道中,新京报不断探索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内容表达形式,发挥舆论引领作用,抢占舆论高地,弘扬主流声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在议题设置上,新京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的二十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记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国内热点、国际关切等一系列重点焦点关注,做出时度效兼具的选题策划与融媒报道。在信息发布上注重权威发声,在客户端、社交平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传递主流价值观,在网络舆论阵地积极提升引导力。在传播方式上,根据平台特点“入乡随俗”,转变传播思路,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舆论引领上,做好“守正”的文章,把牢政治方向,坚守人民立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开展新闻报道,让正能量更加正气充盈。
 
  连续三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新京报的新闻报道突出两个方向即服务性和引导性;强化两个要求即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报道中深化一个“暖”字,在传播中突出一个“稳”字。诸如“我就住在封控区”“封控日记”“社区书记的一天”等系列报道,采访抗疫一线人物,呈现北京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北京冬奥会期间,新京报发稿量(含文字、图片、视频、图解等)超5000条,报纸版面超500个,新媒体总阅读量超36亿,为用户营造了沉浸式观看体验。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2022年10月24日,新京报新媒体项目“共绘盛世华夏图”互动H5上线,产品以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的名画《盛夏图》为基础,邀请万千网友沉浸式体验共绘“盛世华夏图”,上线48小时内项目曝光量超2.4亿,新媒体互动PV超2000万。
 
  2.突出活动策划,用主题人物故事弘扬正能量
 
  近年来,在推进深度融合转型的过程中,新京报基于受众需求,通过编辑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真情善行、创新创造喝彩,众多关于“爱”的“正能量”跃然呈现。正能量与大流量,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与传播力的关系。这对关系中,价值观是“主流”的核心,传播力是“新型”的要义,正能量成就大流量,大流量放大正能量。

 

新京报第十五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

  打动读者,首先要打动自己。在做好主题策划报道的同时,新京报不断强化“新闻+活动”策划,在新内容、新赛道、新技术、新生态中坚持融合发展、多元延展,新闻报道和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争做主流价值与文化的引领者,用无穷的正能量汇聚无限的大流量。新京报“大国匠心”系列策划和“致敬礼”活动已连续开展6年,是“新闻+活动”经典案例之一。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已连续举办15届,既有融媒体报道,也有线下致敬礼颁奖活动。通过“新闻+活动”让平凡人发光、让“微力量”留痕。媒体联合政府部门、基层社区、社会团体等,共同发掘身边的榜样,传递榜样的力量,弘扬正能量,大大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力。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深入宣传党员形象,生动阐释理想信念,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2022年8月16日,新京报推出特别策划报道《新疆“党徽大叔”,北京圆梦!》,则是“新闻+公益”的经典案例,以文字、图集、视频、海报相结合的融媒方式,记录“党徽大叔”来京圆梦全过程,并与新疆日报新媒体“石榴云”协同全网传播。报道刊发3小时后,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画面感人至深,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总台、学习强国以及腾讯、新浪、抖音等各大互联网平台广泛转发和推荐,登上微博等各大热搜榜单,网民纷纷留言点赞。中宣部、北京市委宣传部表扬该策划报道传递了信仰的力量,凸显了主流媒体社会责任,“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让主旋律拥有点击率”。
 
  3.围绕功能拓展,“新闻+政务”助力社会治理
 
  作为新型主流媒体,新京报按照“四全”媒体发展要求,努力探索“融媒体+城市治理”的全新运营模式,重点围绕“新闻+”功能拓展、客户端升级、经营模式全面转型等,在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对外传播等领域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媒体连接优势,为建设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赋能。
 
  新京报持续推进“新闻+政务”,结合《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宣传接诉即办立法重要意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革进展,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到12345热线“接诉即办”机制、“每月一题”、“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创新实践,以及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经验做法,全面展示首都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以及超大型城市共治、精治、法治的基层治理改革之路。与北京市政务服务局合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有事儿@新京报”专栏、“北京知道”公众号等,深挖民生数据富矿,“算”出百姓反映最集中的房产证办理难、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等民生痛点、治理堵点,开展专题报道推动问题解决,得到群众广泛好评,专栏也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媒体“名专栏”。
 
  4.强化智库服务,发挥智媒优势助力城市智慧治理
 
  通过举办大型智库峰会、发挥智媒传播优势,新京报为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积累了丰富经验。2021年、2022年,连续举办“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分别以“数字经济:通往未来之路”“数字经济看中国”为主题,从数字经济的新机遇、数实融合如何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产业等不同层面汇集各方智识,呈现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波澜壮阔,引导大众对数字经济踊跃参与。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则邀请近60名嘉宾,就“五子”联动、数字金融、线上治理、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等八大主题,共同探讨应对新变局与新挑战之策。

 

新京智库春季峰会海报

  新的一年,新京报将从“双碳”研究、城市线上治理能力、金融数据服务等方面,努力探索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如何助力智慧城市治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媒体力量。
 
  一是助力国内“双碳”发展,推出“双碳研究助力计划”。新京报专门成立了“零碳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集内容、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锚定于成为国内“双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打造、提升“零碳三十人”论坛对业界的影响力,持续打造有市场潜力的“双碳”白皮书和“双碳”绿色报告,推出覆盖金融、能源、电力、制造、交通、建筑等多领域的“双碳”课程等,从内容、智库、活动、数据产品等多个维度,发力重磅产品和服务。
 
  二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出“评价指数智引计划”。作为两大智库之一的新京智库,新京报将携手高校联合发布“城市线上治理能力指数”,以民本、回应、专业、引领、公信五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为提升城市线上治理能力的专业化水平提供政策参考。千龙智库基于4000多万数据和“品牌价值影响力传播评价体系”,对700多家新能源汽车、家居、教培等行业企业进行品牌价值影响力评估。
 
  三是挖掘城市产业实践,推出“贝壳财经走进计划”。新京报贝壳财经在已走进长沙、苏州等城市的基础上,创新垂类品牌的财经视角,立足特有的优势和基础,深入研究100个有价值的区域和城市样本,挖掘和思考每个城市的产业实践,迈出“走进”全国各地的步伐,共同探讨核心议题,形成研究报告或数据化内容产品,为企业、区域、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学术、传播支持,提供多元思路。
 
  四是建设金融专业数据库,发力“金融信息服务计划”。2022年10月,新京报贝壳财经入选国家网信办第二批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名单,在“金融资讯服务”“金融数据服务”“金融信息定制解决方案”三方面持续发力。
 
  媒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建议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媒体的深度介入、参与、推动。当前,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善用会用融媒体,事关融媒高质量发展,事关壮大主流舆论,事关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1.舆论引领层面,主题策划报道要创新出彩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既是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抓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建设“四全”媒体,技术创新是驱动力。媒体必须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善于利用互联网,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打好主动仗。在各种主题报道中,借助媒体融合优势,重点强化主题报道的策划能力、融媒产品的生产能力、全网渠道的传播能力,以优秀的报道、产品、服务赢得公众青睐,在服务中强化舆论引领,发挥主流媒体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内容建设层面,视角要聚焦基层社会治理
 
  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将群众路线与互联网高度“融合”,让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内容建设层面,视角要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强化推动“新闻+政务”不断向纵深延展,不断拓宽便民服务渠道,把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和本地化服务等功能,通过市场运营和技术手段“一端集纳”,有效嵌入医疗、住宿、教育等民生各个领域。做好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的纽带与渠道,为群众提供自下而上、畅通无阻的诉求通道,围绕党委政府重大方针、中心工作和重大动态,聚民智、集民力、汇民意,直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挖掘设置治理议题,联系政府部门主动对接、解疑释惑、解决问题,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在不断对话沟通中逐步形成共识、共同协商解决,让社会治理落到实处。
 
  3.功能拓展层面,整合资源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媒体应充分借助“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有机融合,聚合社会各方资源,对接市场和公众需求,打造互动平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聚焦服务功能拓展和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聚力服务平台开发,以技术全面化、内容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服务广泛化,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打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群众参与、开放共享的重要平台,把服务延伸到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从而更有效更强力地夯实执政基础,大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4.管理创新层面,重度融入社会协同治理
 
  当前,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多向互动,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媒体在推进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传媒的协同作用,重度融入社会协同治理,才能真正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到媒体是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要依托媒体平台,凸显媒体优势,发挥融媒体协同整合作用,提升动员组织能力,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多元主体协商共治,提升多元主体间的关系黏度与协同参与沟通能力,在协同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者:刘军胜,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责编:胡线勤)
 
  注释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22-10-25。
 
  [3]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11月第1版,第353页。

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2年度12月上刊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